訂閱/取消訂閱本報 或 追蹤小組的粉絲專頁與Instagram

監所雙週報 - 牢獄能解  

 

第1期 

2021/10/21 

  小組「監所新聞雙週報」從開始至今,發行了28期,也意味著連續一年兩個月不間斷的遞送與整理與監所有關的各種新聞,從國內到國外,從各監所的措施到刑事政策的變動,都是我們不斷聚焦的素材。

 

  第1期到13期,以單純整理新聞連結的方式呈現,而後漸漸的開始於各期當中加上摘要、評論,直到這次改版,透過聚焦一個核心議題,進而開展兩週之間的各式各樣新聞,期盼能讓有興趣的讀者對於議題有更全面的認識,除此之外,也透過整理與編輯,讓對於龐雜的監所公告無所適從的大家能理出頭緒,而本次改版也新增了小組近期活動的欄位,希望能讓關心監所議題的朋友,一同參與、了解小組的各種規劃與活動進程。

 

  小組目前有兩項週期出版,「牢獄能解」雙週報的讀者,我們預設是對監所議題有興趣的人、曾有監所經歷者,以及收容人家屬親友;「關我什麼事」季刊則有線上及紙本兩種形式,肩負和收容人對話交流的功能。

 

  這樣的不斷修正與改進,期盼能提供讀者與監所有關的各式資訊,追尋的不外乎就是本次雙週報的標題「牢獄能解」。

 

  「牢獄能解」借用的是成語老嫗能解的諧音,而詞語的形成有其背景,在當代老嫗並不代表著什麼特別意涵,也並非什麼需要被特別標示的群體,真正的重點在於「能解」,所以小組將老嫗轉化成「牢獄」,試圖透過資訊的傳遞與整理,讓所有的人,「能解」監所議題,也期盼這樣的一種「能解」帶來某種力量與夥伴的參與,也能讓複雜難解的監所議題終於「能解」!

 

 

 

  本期電子報的核心議題,正是這兩週如火如荼進行的有關「強制工作」的憲法法庭辯論,不僅有法理上的討論價值,實際上也與受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除了整理這兩週的相關新聞,也近一步提供言詞辯論內容所涉及的各種書狀與意見,以及兩篇學者的文章素材,以利議題的深度認識。

 

  此外,本週其他的新聞也非常值得關注,包括近來各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正不斷討論的「緊急監護」修正草案,甚至是終於盼得的監所收容人「Covid-19疫苗施打」,都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接續的一週,小組也有志工培訓等各式的活動,非常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強制工作-

▲圖為司法院大法官10月12日針對與強制工作相關的聲請解釋案,於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圖片來源:中央新聞社)

 

 

#新聞摘要#

  本週與監所議題有關,最令人關注的新聞莫過於大法官為審理有關強制工作的聲請解釋案而召開的言詞辯論。而辯論主題聚焦在包括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等法律所規定之強制工作,是否侵害人性尊嚴?或侵害憲法第 8 條所保障之人身自由?或違反一罪不二罰原則?以及相關審理程序是否違反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

 

  相關新聞有許多聚焦於聲請釋憲人之一的知名人物柯賜海,也有新聞聚焦於辯論中所提及看似荒謬實則不然的有關聲請釋憲人很有錢所以不應該被判強制工作的主張。然而聚焦於所謂案件知名人物,雖然可以因此吸取注意,但是有時卻可能會因為對於特定人物的印象,而忽略案件與案件當中之差異,甚至可能造成話語權的壟斷,不利於其他未被看見的人們。而所謂聲請人很有錢不應該被判強制工作的主張,若能進一步考察辯論當中前後脈絡,也可以發現律師真正想要探究的邏輯可能是,對於其實已有固定職業、技能的人來說,再對其要求強制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因為必須先確定強制工作的目的何在,才有辦法進一步進行探討。

 

 

 

▲聲請人的代理律師王炳人於會議上發言(圖片來源:司法院臉書直播截圖)

 

 

  此外,而除了法條本身的討論以外,另一個聚焦的重點其實是相關罪名的適用對象,也就是所謂詐騙集團的成員,而詐騙集團作為一般社會所關心與有感的議題,所以也有認為若不讓其接受強制工作,將無法改變他詐騙的習性等等,然而實際上是否真的有此效果,詐騙、詐欺的犯罪出現,其實往往有更多成因,訴諸這樣直接性的思考或許也有待檢視。

 

  最後,也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地方是,除了上述較為理論的討論外,實際執行情況又是如何?到底真的是職業訓練、強制工作,或其實就如聲請人所說的就是另一個監獄呢?這些也都是未來可以再為觀察的議題。而若對本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參照以下資料,包括聲請人、學者、法庭之友(監所關注小組也有遞交相關意見喔!)的主張,以及法務部、司法院等官方的意見,若之後大法官做出相關解釋,也可以關注「關我什麼事」的進一步評析與整理喔!

 

▼相關新聞

  • 強制工作釋憲案 大法官開庭言詞辯論 <中央社>
  • 罪犯強制工作侵害尊嚴、人身自由? 柯賜海也聲請釋憲  <聯合新聞網>
  • 律師指強制工作都在補漁網 蔡碧仲:真的有去看過嗎? <聯合新聞網>
  • 詐欺犯很有錢 判強制工作違憲? <聯合新聞網>
  • 詐團強制工作違憲? 1個月內公布大法官解釋日期 <自由時報>
  • 有正向功能/強制工作若違憲 應立法彌補 <自由時報>
  • 打詐利器將被繳械?強制工作合憲 恐翻盤 <自由時報>
  • 強制工作摺紙蓮花、縫紉 受刑人:一罪二罰公平何在? <聯合新聞網>

 

 

▼進一步閱讀

實務見解

  • 最高法院108年台上大2306號刑事大法庭裁定<司法院>

 

言詞辯論資料

  • 言詞辯論書面資料 <司法院大法官>
  • 法庭之友社團法人監所關注小組之意見書 <司法院>
  • 言詞辯論爭點題綱 <司法院>
  • 言詞辯論聲請書 <司法院大法官>
  • 【新聞稿】強制工作釋憲案辯論終結,一個月內將指定公布解釋日 <司法院大法官>
  • 言詞辯論直播 <司法院臉書>

 

學者文章

  • 許恒達(2013)。論保安處分之強制工作。月旦法學雜誌,214期,193-213。
  • 盧映潔(2006)。刑事制裁體系:第四講保安處分。月旦法學教室,43期,70-79。

 

精神疾患犯罪人處遇照護

圖片來源: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日前發生的屏東挖眼案,再度引起外界關注觸法精神疾患者之處遇問題。行政院、司法院提出刑事訴訟法緊急監護修正草案,擬針對觸法的精神疾患者,依情況提供緊急監護,近日並在立法院開始進行審議。

 

▶法務部:司法精神醫院成立前 先設司法精神病房 <中央廣播電台>

▶司法院、法務部高層6小時夜戰 定調「暫行安置」治療精障犯 <自由時報>

▶精障犯罪者「緊急監護」起爭議 監獄沒有專職精神科醫師才是核心問題 <蘋果新聞網>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聲明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

▶【新聞稿】切勿倉促通過違憲草案,拒絕污名化的社會安全網~公民團體對於監護處分修法草案的共同聲明  <監所關注小組>

▶【新聞稿】司法院與法務部就社會安全網修正草案業已達成共識,後續將持續合作,完善社會安全網 <司法院>

 

疫情與監所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監所收容人終於等到施打疫苗的機會,目前已經進行意願登記,未來將安排醫護進駐監所幫忙接種。而另一邊,美國加州因為疫情趨緩,法官發布了暫停監獄工作人員強制接種疫苗的臨時命令。

 

▶監所疫苗開放:施打莫德納、BNT今日共到貨202萬劑!第11輪接種新增3類施打對象 <康健>

▶加州法官裁決:暫停州監獄強制接種令 <新唐人電視台>

 

拒收詐欺犯爭議

圖片來源:鏡周刊

 

詐欺犯判刑定讞入監服刑不滿一週遭拒絕收監,矯正署表示,經醫師專業評估,有診斷證明書為憑,一切依法行事。

 

▶【監所拒收詐欺犯】判刑3年半關不到7天 矯正署遭控縱放詐欺犯 <鏡周刊>

▶據報導:「監所拒收縱放詐欺犯-受刑人判刑3年半,關不到7天」一事,矯正署說明如下 <法務部矯正署> 

 

 

 

 

【牢騷之夜】當犯罪者也是病人時,法律是黑衣天使或白衣惡魔?(洪士軒主講)

 

走過防疫之夏,週四牢騷之夜終於在九月重新和大家面對面。監所關注小組最新的一場「週四牢騷之夜」在非週四的週五晚間,並首度走出辦公室來到臨沂街的一間木造重建老屋舉行。我們邀請了長期關注監所醫療議題,並以台日精神疾病犯罪者的法律地位為題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完成博士論文的洪士軒律師來與我們分享。當犯罪者也是病人時,法律究竟是披著黑衣的天使,或是穿著無暇白衣的惡魔?歡迎大家一同來想。

 

全場紀實,感謝小組志工沂臻、妍廷、禹瑄、雅文快手整理完成,在此提供大家參見並為進一步參考之用。

 
點此看全場紀實
 

【廟口說監所】三重先嗇宮,大成功!

 

 

「廟口說監所」,希望能突破既有的靜態展覽呈現,在台灣人民熟悉的廟口中,進行監所議題的宣講,讓更多人了解監所的真實樣貌與收容人的真實處境,讓他們回家的路更順利。

 

「廟口說監所」第二場於10/9(六)早上來到三重先嗇宮,感謝天公作美,還有廟方給予的眾多協助,不但出借桌椅、使用廟方廣播系統擴音,還搭了一個遮陽的大棚子。更感謝今天來到現場的觀眾朋友,在場的大家也手寫祝福卡片——「看見黑暗的時候,不要忘了希望」、「監所議題被更多人看見」等祝福,小組會將各位的心意帶給監所內的同學們。

 
點此看活動紀錄

未來活動

 

【培力自己,陪伴人們:監所通信計畫】十月份通信志工培訓課程-10/22(五)

 

監所關注小組始終相信,讓收容人維持和社會互動,在失去自由的同時依然保持其「社會人」的自我認同,將是未來能否順利銜接社會生活的關鍵之一。因此,監所關注小組的長期計劃「培力自己,陪伴人們:監所通信計畫」,持續邀請有意參加的志工參與。

 

小組希望志工至少需參與一次的培訓課程,互相溝通彼此的想法,與過程中可能發生要面對的問題時的互動的基礎。有意願參與的夥伴們,請隨時關注小組,將於每個月定期開設培訓課程。

 

時間:2021年10月22日(五)19:00-21:00

方式:實體至辦公室、線上參與並行。(詳情請查看報名表說明)

 
報名由此去
 

【人在囚中難為人?——監所人權議題座談會】-10/23(六)

 

有鑑於目前監所種種人權問題極需改善,因此關心監所人權議題的團體召開監所人權座談會,希望能透過座談會內容,作為目前或未來「監所人權改革」的建議與參考。

 

本場座談會將邀請學者、實務工作者、一般民眾共同參與,針對「探討外國人收容所的人權狀況」、「國家酷刑防範機制」、「疫情中受刑人與在押被告的處遇保障──以律師倚賴權及健康權保障為例」、「可否易科罰金?可否假釋?誰說了算?標準是什麼?」等議題深入研討與對話,找尋台灣監所人權改革的契機。

 

時間:2021年10月23日(六)09:00-16:0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25號15樓,近捷運松江南京站6號出口)

 
報名由此去

編輯群(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期主編:辛沂臻、賴仁祥   

編輯:朱虹樺、任光潁、陳禹瑄、陳惠敏、梁凱菱、詹馥榕、蘇雅文

訂閱/取消訂閱本報
追蹤小組
在 Facebook 上追蹤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

連絡電話: (02)2367-1436

Email:prisonwatch.tw@gmail.com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