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看見吉客|C News #06
iChic See
I invite you to tune into lively London
如果紐約是幅油畫,那麼倫敦就是幅水彩畫
If London is a watercolor, New York is an oil painting.
- Peter Shaffer -
01
有機城市|新舊建築和諧的經典倫敦
倫敦是座有機成長的城市,現況雖保留了歷史面貌,但也很難是最原始的建築,畢竟倫敦是座經歷了戰爭、火災、空污等天災人禍的城市。
Read More
02
Leadenhall|位在羅馬倫敦的 CBD
看倫敦這些歷史感十足的場域,真是愈看愈愛,也愈看愈發好奇,一座城市持續 2000年的成長,保留老建物,翻新老建物,在老建物附近興建新場域/大樓;從書架上拿下友人的推薦好書: "The Public Wealth of Cities" ,其書二位瑞典籍的作者在 2015 年出版「國富論」之後,於 2017 年續相同研究理論出版「城富論」,書中談及如何發掘城市中没落 / 頹廢資產,來振興城市發達及再現風華,才是城市致富之道。
03
英倫IP|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湯顯祖是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及文學家,被譽為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等的偉大文學家。當倫敦的環球劇場正在上演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時,東方廟會的中國舞台則在演出湯顯祖的《牡丹亭》。湯、莎二人是同時出現在東西方的兩顆最耀眼的藝術明星。
04
美力「泰德」|英倫的現代美術館
在大倫敦地區工作和居所之外的第三空間選擇很多,有戶外空間,也有各式各樣的文物|美術|博物館,免費進館不僅是觀光客的旅遊福音,也是納稅居民的社會福利;這似乎是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為鼓勵已漸富足的社會能再提昇淨化,用政策補助或民間贊助博物館,從十九世紀以來的影響,英國現今社會對文物的重視及美術的感知,已是生活品質的一環。
05
倫敦橋|London Bridge
倫敦是一座以「首都」規模發展 2000+年的城市;古羅馬帝國時,依泰晤士河流經處的平原地,建了 Londinium(現今的 City of London),河寬最窄處,蓋了第一座橋,於是響叮噹的「倫敦」之名就自然而然給了這座橋。(當時為木造橋,近2000年來已數次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