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本報 或 追蹤小組的粉絲專頁與Instagram

監所雙週報 - 牢獄能解  

 

第8期 

2022/01/27 

 

監獄關的不是你以為的一種人

 

一般大眾對於受刑人的印象,往往受制於逞兇鬥狠、兇神惡煞的生理男性,但實際上監所的情況與收容人的樣貌,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更複雜多元。近年來,台灣出現人口老化的問題,監所內受刑人的年齡分布也普遍較高,收容人們可能受到「一罪一罰」、「重刑重罰」的刑事政策影響,使其待在監所內的時間拉長,成為監所高齡化的原因之一,而長刑期收容人因較不被家人與社會接納,更可能使他們不想離開監獄。高齡收容人也和圍牆外的長者們一樣,需要醫療與社福資源及無障礙軟硬體設施輔助,然而監所內環境條件較差,且醫療人力及資源缺乏,使他們的身心狀況及權益較難以被保障。本期的重點<高齡監所上線中>,便要帶讀者一探高齡化下的監所與年長受刑人們面臨的處境。

 

監所內亦有女性收容人、外籍收容人,雖然人數不多,但較少被外界關注。此外,嚴懲酒駕的法案已完成三讀,精神障礙犯罪處遇問題仍為輿論的焦點,如何在民眾對司法的不安全感與收容人的處遇之間達到平衡,需要更多的交流與討論。除了受刑人的樣貌,監所內部管理的情況也不容易被大眾所知。美國俄亥俄州監所管理員不足,臺灣的臺北看守所也有收容人嚴重超收的現象,各國出現管理人力與收容人比例不對等的情形,隨著收容人高齡化,監所的照護資源是否充足便形成一大疑慮。此外,監所的管理階層也出現副典獄長性侵科員、監獄替代役私吞保管金等不當行為,民團呼籲監所外部視察小組應當落實透明化原則,改善矯正機關內部問題並保障收容人權益。

 

在恐攻危機四起的現代,監獄也成為了受害者,剛果女監遭到罪犯攻擊並性侵其中的收容人,而葉門的監獄也受到中東戰情影響遭到無人機襲擊。針對恐怖攻擊者於監所中處遇與人權問題,各國有不同的立場與作為出現。美國將恐攻者監禁於古巴關塔那摩海軍基地,非正規司法體系的刑求方式是否合理?挪威大屠殺兇手的假釋聽證會上,法官對於重刑者假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對於重型犯罪者的不安與假釋本質上的矛盾之處。

 

本期的內容分為「高齡監所上線中」、「監所行政的漏洞與困境」、「你所不知道的收容人們」、「監獄襲擊事件」、「恐攻與監獄」,帶領讀者初探現今收容人們較少被關注的樣貌,與監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

  

 

 

高齡監所上線中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近年,台灣社會除了人口結構老化問題,收容人的年齡分布亦出現高齡收容人比例增加的情況。

 

從法務部關於矯正機關的性別統計資料顯示,自2012年起至2019年,四十歲以上的新入監受刑人人數整體呈現增加的趨勢,尤其以60歲以上增長更多,2008年底到2017年底,新入監受刑人中60歲以上人數比率增幅近三倍,在監受刑人60歲以上人數比率從2005年到2014年底,成長超過一倍;亦有媒體整理報導,目前全部收容人40歲以上者比例高達59.8%,其中男性40歲以上者占59.7%,女性40歲以上收容人占61.4%,由2016年至2021年的數據統計來看,收容人四十歲以上的比例也從近半數出現漸增的趨勢。整體而言,收容人高齡化的現象愈趨明顯,而女性收容人高齡化的現象比男性收容人更加明顯。

 

可能是社會中人口結構的高齡化,使收容人年齡分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一罪一罰」、「重型重罰」的刑事政策觀念推廣發展,新入監受刑人刑期加長,留在監所內時間拉長,也可能是收容人高齡化的原因之一。而刑期長的收容人離開監獄後,可能面臨無家人接納,高齡謀生也困難的窘境,這也造成高齡的收容人出現不想離開監獄,不如待在監獄內,還有基本生活需求的支持。

 

高齡收容人與監所外的高齡長者一樣,在身體狀況日漸衰退之際,生活自理能力與健康狀況都在走下坡,因此監所內的生活環境、長照資源與處遇制度等等都受到了挑戰。慢性疾病、心肺功能退化、記憶力衰退等等,好發於高齡者身上,然而在監所內醫療人力、資源皆不足的情況,不僅無法在關鍵時刻提供年長者醫療照護方面的支援,狹小的空間與糟糕的衛生條件更可能是導致生病甚至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目前整體硬體、軟體設備,對於多數收容人需求仍是相當不足的,更遑論面對年長收容人增加的情況了。而高齡初犯或是長期囚禁于監所內的人們,其心理狀態比起一般收容人更加複雜,容易出現抗拒醫療協助、情緒低落等等的狀況,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與協助。也可能因本身的弱勢情況,更容易遭受其他收容人的欺負霸凌,可能產生的問題相當多,這些都再再顯示收容人高齡化情況需要更多的重視與討論。

 

除醫療照護與環境問題外,假釋的評估條件對於年長收容人而言也較為不合適。成年人假釋條件中,以教化、作業、操性來評估,提升工作技能以避免再犯,先不論假釋制度本質上的問題,對於一般年輕收容人而言,達成此條件已相當不易,高齡收容人的身體條件更難以達成,有些甚至已屆退休年齡,以工作能力方面的訓練結果來評估非常不合適。

 

小組於2019年曾辦理過相關議題的參訪行動論壇,不僅提倡對於高齡化問題的重視,醫護人員、監所管理人力於此情況下加重的壓力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矯正署對於高齡化、長照等等也有所回應,「在硬體設施設置無障礙空間、扶手或病舍等設施並提供完善且空間較寬敞之舍房,降低各類意外發生風險,給予其較佳之收容環境。於醫療照護上,加強對於慢性病之照顧,開設健保門診,以照護高齡收容人身心健康。並於教化輔導面向,結合社會及家庭支持力量,辦理懇親、家屬座談、推廣健康操並結合收容人個別宗教信仰及需求,提供宗教輔導,使其心靈有所寄託。」然而實際情況與成效如何,仍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
 

▼相關新聞

  • 最老受刑人保外就醫 台東盼強化轉銜機制 
  • 當監獄也開始「高齡化」,照護設施與假釋制度跟得上嗎?
  • 全國監所女囚2/3因毒品罪入獄 近5年比男性更有高齡化趨勢  
  • 超收、貧困、高齡化,民團呼籲改善監所環境以降低再犯率、強化社安網
  • 監獄老齡化!1531名高齡者正在蹲苦牢
  • 受刑人高齡化 寧可老死監獄
  • 82歲失智阿嬤也入獄!監委曝監所身障老年受刑人危機,尿騷味、疥瘡、脊髓炎都來

▼法務部資訊

  • 法務部性別統計-矯正機關毒品罪收容人數
  • 法務部性別統計-監獄新入監受刑人入監時罪名
  • 法務部-性別統計進階查詢(增減比例)
  • 法務部-性別統計進階查詢
  • 老年受刑人性別統計分析
  • 愛與關懷〜高齡收容人照護及處遇

 

【監所行政的漏洞與困境】

圖片來源:風傳媒

 

當一個社會案件發生,大眾往往只將目光放到這位不容於社會規範的人是否如期進入矯正機構執行,至於圍牆裡的世界是如何運行,卻不容易被大眾所察覺。

 

監所內部並不像電影一般各個兇神惡煞,事實上近年來老弱病殘的收容人比例增加,內部的醫療與照護資源卻趨於匱乏,現今台灣的戒護管理人員與收容人比例仍然高達1:10,即便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隨著高齡化問題不減反增與監所內部社福醫療資源不足,戒護人力的壓力難以獲得減輕。不僅在臺灣的臺北看守所出現超收嚴重的問題,美國俄亥俄州也有監護人力不足的情景,各國遭到戒護人力不足與高齡化雙重問題襲擊,再加上監所管理階層也傳出副典獄長性侵科員、監獄替代役私吞保管金等不當行為之下,收容人權益也難以獲得保障。

 

雖然監所的世界被圍牆所遮擋,但我們不能將其視而不見,19世紀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說過,「只需走進監獄,即可判斷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關注監所內部的運行並不只是政府的責任,在每位受刑人進入牢獄後,並不代表事情就此結束,該如何讓受刑人順利回歸社會,監所行政上發生了什麼的漏洞與困境,也是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們都應該了解的。

 

▼相關新聞

  • 副典獄長3度性侵女科員 辯「幫她活絡經脈」下場出爐
  • 監獄替代役收保管金吞5000元 判刑10月
  • 人力緊缺波及監獄 俄州獄卒戴攝像機自保
  • 監獄醜聞頻傳 新州提名新懲教局長

 

▼公民團體聲明

  • 監獄也要透明監督 司改會、立委提建言保障收容人權益

    ▼評論投書

    • 陳建安/觀點投書:監所「逾越職權」發函院檢背後的大問題

     

    ▼監察院調查報告

    •  臺北看守所因超收現象嚴重而於109年11月底致函大臺北地區6院檢,籲請審慎評估羈押被告聲請及裁定禁止接見之人數,監察院通過監委林國明、王麗珍委員提出之調查報告,認為已僭越機關權責,且極易使人誤解或產生不當聯想,嗣後允應檢討避免類此行為斲傷司法公正與審判獨立。並函請矯正署應針對部分都會區仍有超收現象之矯正機關,一併檢討精進,研謀因應對策

     

    【你所不知道的收容人們】

    圖片來源:公視新聞網

     

    電影裡監獄內的受刑人各個面露兇光、血腥暴力,但實際上收容人的樣貌,並非如此片面兇殘。監所內亦有女性收容人,她們大多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入獄,雖然人數占比較少,然而近年來高齡化現象較男性更為嚴重,同樣較少被關注的還有外籍收容人,他們則大多因毒品、殺人或違反《森林法》而被判刑。近期,嚴懲酒駕的法案已完成三讀,各監所也在執行「酒駕收容人處遇實施計畫」,讓酒駕受刑人在監所接受完整矯治。精神障礙犯罪處遇問題仍為輿論的焦點,如何在民眾對司法的不安全感與收容人的處遇之間達到平衡,需要更多的交流與討論。

     

    ▶全國監所女囚2/3因毒品罪入獄 近5年比男性更有高齡化趨勢(ETtoday新聞雲)

    ▶受刑人「外籍兵團」逾4成越南籍 180人因毒品殺人砍樹坐牢(ETtoday新聞雲)

    ▶嚴懲酒駕犯9天67人入監服刑 酒駕罰鍰3500萬入庫 (聯合新聞網)

    ▶無止盡的監護處分——社會安全與病患人權的兩難【觀點】/ 劉潤謙(公視新聞網)

    ▶不定期監護還是終身監禁——精神障礙犯人的無家日【觀點】/ 王子榮(公視新聞網)

     

     

    【監所襲擊事件】

    圖片來源: 蘋果新聞網

     

    在恐怖攻擊接二連三出現的現代,監所也成為戰火波及下的受害者。隨著葉門動亂加劇,1月22日當地傳出一座監獄遭到空襲,至少70人身亡,另有3名孩童也遭受轟炸。此外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期也傳出10位男性闖入當地女子監獄發動攻擊,多名女性受刑人遭到性侵,人權組織為此抨擊剛果政府沒能為受害的囚犯提供保護與安全。

     

    ▶阿布達比遭無人機攻擊 沙烏地聯軍報復空襲葉門監獄至少70死(蘋果新聞網)

    ▶10男監獄暴動!集體性侵38女囚 16人懷孕染愛滋(東森新聞)

     

    【恐攻與監獄】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面對恐怖攻擊的加害者,各國有不同的作法。挪威多數重刑犯在刑期過半後可申請假釋,且釋放率不低,然而2011年在挪威奧斯陸犯下槍擊與炸彈恐攻的兇手,在假釋聽證會上仍堅持其種族主義的理念,法官對於該案件假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對於重型犯罪者的不安與假釋本質上的矛盾之處。美國則將恐攻嫌犯關入古巴的關塔那摩監獄,然而該監獄的審訊過程皆由軍方所控,形同法外治權,遭到美國國內外司法界,以及國際團體抨擊,認為這種違反人權的行為。

     

    ▶身揹77命的挪威大屠殺兇手 假釋聽證會舉納粹禮(中時新聞網)

    ▶關塔那摩監獄設置20週年 囚涉恐怖攻擊嫌犯涉人權爭議(公視新聞網)

     

     

    【監所議題基礎資料庫(一):大法官解釋】

     

    研究監所、理解監所、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監所關注小組的核心關懷。除了要有大量的資料耙梳的基本功之外,並藉此找出有意義的問題意識,看懂問題,也是我們在陳情、生活支持、司法救濟等日常外,投入最多心力的工作項目。一如例常。這些功夫,我們沒有想過要藏私,反而更不想要有志監所議題者,重複做功。因此,建立一個「找得到」和「看得懂」的監所資料庫,一直是小組努力的目標。

     

    身在監所的同學們並非如外在所想像的無臉、扁平、齊一,只是被動式的接受著各種資訊,其實裡頭充滿著各式各樣立體的個人,也有著知的渴望,渴望瞭解著一切,渴望瞭解著在其尚未了解之前,就已經纏上他的各式各樣的法律內容。

     

    隨著同學的來信越來越多,也讓小組意識到建立一個有效率的監所資料庫的必要性,不僅能更加快速的回應著同學的需求,並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料,甚至在個案救濟或是訴狀的撰寫時,也能透過資料庫所連結與編寫的內容,更快速的使用著各種與監所有關的法律語言去進行溝通,甚至可以進一步的透過資料庫的內容去進行研究。


    在這樣的發想之下,小組組織起監所資料庫小組,透過具有各式背景的志工們一起努力進行辨識、閱讀與撰寫,在憲法訴訟法實施之前,產出了「監察院調查報告」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的資料庫內容,其中涵蓋了各式各樣的與監所有關的法律資料,從學理到實務,從整體法規到個案機關的調查。


    所謂「找得到」意味著他應當讓人能迅速查找,讓需要使用資料庫的人可以快速找到並使用其所需要的內容。「看得懂」則是小組透過做摘要的形式,讓查找相關監所資料的人能用最有效率的形式看懂資料的內容與大綱,進而篩選對其有所助益的文字與資料。


    當然,小組的腳步不會停下,目前仍然同步在進行與努力的著其餘資料庫的建立,包括釋字796號解釋後的判決搜集與建檔,監所醫療案件、監所國賠案件等資料的搜集,期許未來能持續的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監所資料庫,讓我們在面對監所議題時能不再孤軍奮戰,而是一起前行。


    今日我們先公告的是大法官解釋。在過去共813號的大法官解釋中,我們篩選了共35個和監所議題有關的大法官解釋,其中包括在監處遇、司法救濟、計算刑期、易科罰金、保安處分、職業歧視等等。在安排上,除了網頁上的逐筆資料之外,每個釋字均能連結到該號解釋的司法院系統,其他我們用主旨、釋憲結果、日期、解釋文、涉及基本權或憲法原則、違反憲法與否(全部或部分)、涉及對象、對於涉及對象所產生之效果,以及關鍵字,來協助大家快速掌握。

     
    觀看監所議題基礎資料庫–大法官解釋

    【監所關注小組】2021年度工作報告:回來,是最遙遠的距離——那些我們避而不談的人們

     

      疫情籠罩的2021年裡,監所關注小組的年度計畫【回來,是最遙遠的距離——那些我們避而不談的人們】,持續針對監所各項議題進行努力,包括:「培力自己,陪伴他人:監所通信計畫」、收容人及家屬支持計畫、關鍵議題與司法救濟訴訟協力、發行出版品(「關我什麼事」季刊、「牢獄能解」雙週報)、舉行牢騷之夜、焦點座談、組織培力(讀書會、志工六小隊)等,且今年更首次以高中生學員為核心舉辦「2021關注監所夏日線上課程」,更主動走出同溫層,到了街坊廟口舉辦「廟口說監所」活動。

     

      邀請您,與小組一同回顧、檢視2021年的種種足跡與行動,即便路途仍舊艱難,希望回來的距離,縮短一些些,在路途中,每個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光芒閃耀。回來社會,成為之一。

     
    觀看線上版年度工作報告

    【你就是那朵玫瑰花:歡迎演講與課程規劃邀約】

     

    監所議題一直以來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如此明顯,卻也輕易的被視而不見,可能被刻意隱藏,也可能不經意地被忽略,但是我們知道,大象就在那,從頭到尾就在那,我們也看到監所內包羅萬象的議題,卻被摸象般的理解。

     

    所以監所關注小組持續的透過各種可能的管道推廣監所議題,從單一個案到集體政策,從前端的司法救濟到後端的個案追蹤,不只是與專業者、社會大眾對話,也與官方、行政部門堅定地表達意見,只要有一絲機會能讓更多雙眼睛關注到監所,我們都不會放過。

     

    而隨著小組持續舉辦的各式活動與培訓,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夥伴與朋友加入監所議題的行列,不論是原先就有興趣,或是後來被點燃起熱情,對於監所議題來說,都是很好很好的。

     

    也因此,監所關注在接下來的時間,希望能透過與各界的演講合作與課程規劃,接觸更多潛在的夥伴,不論是學校或是各式機關,都非常歡迎,合作的形式可以是「108年課綱」當中的「人權議題」課,也可以是以演講或講座的方式呈現,而在內容上也有極大的彈性,舉凡認識監所、監所醫療、收容人司法救濟、收容人與家屬支持、培力自己陪伴人們:監所通信計畫介紹,都是監所關注小組可以提供與合作的內容。

     

    小王子的開頭曾經提到一幅畫,大人們都說那是一頂帽子,但小王子看到的卻是一條蟒蛇吃了大象,也許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小王子,讓我們看到更多看不到東西。

     
    邀約由此去

    【培力自己陪伴人們:監所通信二月份培訓課程】

     

    監所通信計畫和監所內近千位收容人通信,即將邁入六千封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朋友加入寫信的行列,穿越高牆的限制,傳遞同理的力量。歡迎參加二月份培訓課程後,加入我們。

     

    【場次資訊】

    時間|2022年2月25日(五)晚上19:00-21:00
    主講|陳惠敏(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
    方式|實體、線上並行。
    (1)實體參與地點:監所關注小組辦公室(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
    (2)線上參與方式:以Google Meet視訊會議進行(報名確認後將寄發會議連結至email)
         
    ⚠️須參與至少一次的培訓課程方能加入通信計畫⚠️

     
    報名由此去

    編輯群(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期主編:辛沂臻、鄧羽芯

    編輯:王譽臻、朱虹樺、朱家誼、辛沂臻、任光潁、郭尚恩、陳禹瑄、陳惠敏、

    賴仁祥、鄧羽芯、詹馥榕

    訂閱/取消訂閱本報
    追蹤小組
    在 Facebook 上追蹤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

    連絡電話: (02)2367-1436

    Email:prisonwatch.tw@gmail.com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