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TAS NEWSLETTER 是唯理中国创办的新闻通讯。
唯理中国是致力于推广博雅教育的非营利学生组织。
我们将定期发布精选自中文互联网的深度文章,
内容涉及时事评论、学术科普等,并附以唯理中国的项目动态。
通过新闻通讯,我们希望为订阅者分享优质信息和资源、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
以促进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多元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对一个公民社会至关重要。
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邀请更多朋友订阅我们。
| 时事评论 |
Episode 73: 想像中国的自由
关键词:种族歧视 文化差异 表达自由
制作/ 不鳥萬如一
图源:medschool.duke.edu
近日,杜克大学生物系教授通过邮件提醒学生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中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集播客以杜克大学事件为引,讨论了生活在“异”文化中的文化规范,并对比了中日对异文化的不同态度。主持人李如一为看待杜克事件添加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点击收听该期播客
| 社会百象 |
三块广告牌,一场3251公里的反对同性恋扭转治疗行动
关键词:性别议题 活动主义 社会现状
文/ Sisyphus
图源:原文
通过描述艺术家武老白的“三块广告牌”反同志扭转治疗行动,本文揭示了同性恋在中国被去病化19年后仍然存在的几十家扭转治疗中心背后的“科学依据”、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组成;文章结尾再次回到中国传统教育里“谈性色变”的现象,并提出为了解决“扭转治疗”的问题,中国的同性恋群体应更勇于发声,成为“学术先导”,从而使得中国在性别议题上的研究更有力、完整。
详细阅读
下岗工人的歌声,存在共和国深深的脑海里
关键词:文化断裂 文化市场化 工人主体性
文/ 陈桂林
50年代,工人文艺团体风生水起,工人俱乐部来客络绎不绝;60年代,群众文化持续发展,专业人士与群众艺术区隔渐微;70年代,只剩高水准的专业文艺从业者可以留厂拍戏;80年代,工人团体逐渐被文化市场取代;90年代,“职工俱乐部不让我们进了”。是什么导致了文化市场的巨大改变?在撕裂的城市缝隙中,为何下岗工人仍在顽强保存着消失殆尽的日程生活?游荡于历史空间,我们可否建立起连接这断裂文化的另类认同?
特稿 | 深港双城:无障碍环境差距背后的制度与人文
关键词:公共政策 残障人群 公共设施建设
文/ 江海波
为了呈现中国残障人群的真实处境,文章试图通过对深港两地无障碍环境、无障碍政策决策方法与过程的比较,以提示这个常被忽视的话题背后,对于全社会的拷问。 当下深圳乃至中国内地无障碍环境的改善与建设,一直都缺乏残障人士作为主体的参与。无论方案的制定、软硬环境的设计、施工、验收,还是环境运行的监督,都是由那些不怎么接触残障群体的所谓专家做决策,即使形式上有些安排,实际上也不会真正产生作用。黄雪涛律师认为,如果要真正改变我们当下的无障碍环境,使其切实符合残障人士的需求,就应该全方面地改变我们当下的政策制定与决策模式,无论是针对大的环境,还是针对个体的权利,都应该从“替代决策”转型为“支持性自主决策”。
| 跨学科及综合类 |
提起“言论自由”,不要只想到美国
关键词:新闻自由 媒体独立 媒体制度
文/ 方可成
图源:Reporters Without Boarders
提起“言论自由”,你第一个想到的国家是不是美国?可事实上,美国只在2018世界新闻自由榜上排名45,排名最靠前的大部分则是北欧国家。本篇文章以瑞典为例,向读者介绍了在言论自由及媒体独立的大原则之下,各个国家不同的具体模式。文章先介绍了瑞典悠久的言论自由传统,再着重分析了瑞典政府在媒体制度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新闻业在近年来所面临的新挑战及潜在的应对方法。
人工智能是怎么创作音乐的?
关键词:人工智能 音乐创作 情绪感知
文/ Frida Garza
译/ Wolibanat
何为“音乐”?所谓“动听的旋律”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从十八世纪起音乐家与科学家便开始探寻,摒弃人类主观决策力后,人类是否仍有途径去创造“好的作品”。本文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这一工具,从AI的音乐创作入手,回溯三个世纪以来人类对音乐与情绪表达关系的研究,最终提供看待AI作曲的新视角——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乐器,可以帮助音乐家克服技巧的限制、提供灵感使音乐家捕捉到满意的音符组合,从而更准确地表达情绪,提升音乐家创造出真正伟大东西的机会。
| 唯理中国动态 |
唯理对谈 | 中国民族政治(下)
上一期我们聊了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以及它们对于现代中国民族认知的影响。这一期,我们将继续深究“民族观”在中国和西方的起源:现代民族主义是如何诞生的?民族和政治之间有何联系?拉丁美洲历史又如何塑造现代民族观?
我们也将探讨有关自己的身份与特权:在美留学生的特殊民族身份如何转变或者不变?在美国作为少数族裔的体验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民族观的认知?现代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何影响民族身份的塑造?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会逐渐消解吗?
点击此处收听第二期“唯理对谈”
唯理中国线上课程 | 第九期:形而上学中的同一性
当我们谈起“X是Y”或“X和Y是同一个”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当我们了解到“X和Y是同一个”的时候,我们理解了什么?当我们说“X可能是Y”的时候,我们又在谈论什么?如何理解“同一个”?如何使用这个概念才符合逻辑?在本期线上课程中,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并尝试得出答案。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 读者反馈 |
为了提升唯理通讯质量,为您提供您最想读的、优质的、有趣的文章,我们特设计此匿名问卷收集读者反馈。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谢谢!(点击此处链接🔗即可答卷~)
制作及选稿
(按姓氏首字母排列)彭蕗茜 水杉 帅雨池 孙冠华 王筠琪 钟思骋 周王宸 朱名威 卓粤
获取我们的定期推送:
若喜欢我们的期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同时也欢迎意见反馈及投稿,至
contact@veritas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