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21 |

 

不真實的擔憂退散!

 

2018/08/29 Everything Connects. Lifelog. Issue 21.

 

記得在ISSUE 8 到ISSUE 9 這段期間,是我在經營Everything Connects時比較低潮的階段。也因此在那段時間,我試著從亂衝亂撞的狼狽狀態暫停下來,將自己從中抽離,待心較平靜了、頭腦清楚了,開始調整自己的身心和經營策略,再次往前。

 

3個月過去了,生命的過程就好像是浪潮一樣,不斷經歷上漲與消退。這幾天的我好像又進入需要再次抽離、調整的狀態 。不過這次狀況好些,不像過往一下子陷入很深的情緒波動,儘管心情仍稍受影響,也較能保持距離般地看著。

 

曾聽過一個生命面臨低潮/痛楚的4個階段性描述,我非常喜歡:

 

  • 突然之間,我掉進一個大黑洞,不知道怎麼了,花了好久的時間、好大的力氣才終於爬出來。

 

  • 我怎麼又掉進洞裡了?還是不知道怎麼掉進來的,但是這次花了比較短的時間就爬出來了。

 

  • 這次在掉下來之前,終於看到眼前有黑洞,但還是掉進來了,得趕快出去才行。

 

  • 我終於不再掉進黑洞。我看到它,並且繞過它。

現在有點像是介於第二到第三個階段,還是會有低潮的時候,不過待在裡頭的時間縮短了、衝擊減小了。其實也不知道人生有沒有可能走到第四個階段,但對於這樣仍抱有力量和希望,願意度過每一個難關的自己,其實已經非常感激。

 

由於這週的我是處於這樣的狀態,今天想來聊聊關於陷入低潮的一些觀察和想法:

面對腦中的焦慮:想像自己是面鏡子

過去我很容易「想像」別人怎麼想我、「想像」事情會怎麼發展,並隨自己的想像衍生無止盡的煩惱。

 

在這段時間,當我陷入自己製造的無限焦慮,開始會有另一個聲音出來提醒自己:「這是真的嗎?別人真的會這樣認為嗎?事情真的會這樣嗎?」

 

於是我會稍微按耐住焦慮,走出自己的腦袋,藉由如旁觀者般的觀察和等待,看看對方的實際反應、或是事情會怎麼發生。想像自己是面鏡子,試著忠實映照、思考事情的各種面相。

 

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讓我舉幾個例子吧!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內心戲?

容易受他人的表情及反應影響、產生各種焦慮,像是:怎麼辦?是不是說錯話了?我這樣做可以嗎?對方會不會不喜歡?

 

在最近,這種想法跑出來時,我試著告訴自己:「欸欸,真的是這樣嗎?就算他有那種表情,也可能不是我想的那樣。不試著了解對方、不看到最後不會知道真正的答案。」

 

又或是在需要為自己主動出擊、爭取機會前,我都會感到膽怯,擔心別人看不起、擔心被拒絕。同樣這個時候,謎之音(?)又出來了,她會說:「試試看嘛!搞不好對方根本不會這麼想,而且會答應!」

 

而就目前幾次嘗試後的結果來看,回應都是很正面的,那些確實都只是自己腦袋的聲音。

 

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但如果結果不是好的怎麼辦?

 

是的,我也仍會這麼想,也同樣對此感到恐懼,不過現在我會這樣練習:

 

時常把別人當做鏡子

昨天我參加了一場活動,藉由觀察台上的人,反思很多自己辦活動、主持時所畏懼的部分。我看著對方犯了一些我曾害怕出現的錯誤,然而,台下的我儘管看在眼裡,也完全不會因此否定這個人、這場講座(當然前提是我感受得到他們的認真和用心)。

 

這個時候對方就像是面鏡子,藉由對方的情況,映照自己平時的多慮與不安,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沒有必要? 這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清吧!透過對周遭事物的觀察,練習看得更清楚。

 

 

透過這樣的對照與反思,幫助我願意相信實相,而非想像。

最重要的是,就算最不想要的結果真的發生了,就他人來看,也永遠沒有自己感受得那樣糟(畢竟他人根本無心把非關自己的事擺得那麼重要嘛)。然而如果因為腦中那些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影響接下來的選擇、行動和表現,那麼自己過多的擔憂本身才是罪魁禍首。

 

不活在自己的腦袋和情緒裡,把眼前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然後做出改變。

想要請你當我的鏡子!

在這期的生活週誌,想要請你當我的鏡子,替我呈現你從Everything Connects中感受到的一切。

 

看到這封信的你,如果曾從Everything Connects感覺到什麼、想過什麼、改變了什麼、甚至希望能從這裡得到什麼,希望都能和我分享。

 

其實經營Everything Connects的過程有時感到孤獨,能得到回饋的機會不多,很多時候都需要靠自己的意志與反思才能持續下去。究竟他人感受到的是如何?我需不需要做些什麼調整?因為缺乏反饋,時常感覺投出去的心血像是沉入大海而覺得無力,也容易在自己的腦子裡產生不必要的擔憂,我很需要聽到更多聲音。

好!就借你照一下吧!就一下喔!

 

最後想說的是:

漸漸的,對於生命出現的不順利,除了痛苦之外(是的,還是會有的啊),開始能有不同的感受,更能用平常心去看待生命中的好與不好,深深體會它們就像浪潮般在生命中反覆出現,這是無法躲避的生命洪流,萬事萬物皆是。

 

當我們能將它好好看清楚,試著不再與此對抗,那麼事情的層次可能就不再只停留在好與壞本身了。不知道你會不會也這樣相信呢?

 

 

最新活動公告!

 

▍咖啡館的捉感練習 秋味場 |開放報名中  ▍

透過觀察、品嚐、嗅聞、聆聽以及觸摸,帶你打開感官,探索各種迷人小細節。一起學習如何運用五感,捕捉咖啡館的迷人光線、顏色、聲音、氣味與美味,它們將讓你的咖啡館時光更加美好深刻! 

 

|秋味場限定!|

送給生活週誌讀者的特別回饋 : 結伴參加有9折優惠!  (請於報名欄位註明:「生活週誌 / 結伴人姓名」即可)

 
看看活動介紹

Everything Connects 生活週誌

 

透過每週一封信的形式,將當週的所思所想,以及Everything Connects的工事故事,毫無保留呈獻給讀者的時空,於每週三晚間送信!

 

什麼!其實你還沒訂閱電子報!?

 
現在就來訂閱!

 

文章回顧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

〔電子報〕Issue 20 與路上人共度的美好下午

〔電子報〕Issue 19 在抉擇的困境中,找到內心的答案

〔電子報〕Issue 18 從孩子身上得到的禮物

〔電子報〕Issue 17 找到生命中熱愛的事情

〔電子報〕Issue 16 由感知積累而生的果實

〔專欄〕《在路上的人 On The Road​ 》Vol. 2 用刺青書寫人們的情感與故事 |紋身詩 許凱博

〔專欄〕《在路上的人 On The Road​ 》Vol. 1 用咖啡館陪伴台北的人、故事與生活 |The FOLKS 林子淇

Everything Connects 生活感知培育所

Everything Connects 生活感知培育所. 704 likes. Everything Connects是一個培育生活感知計畫。 生活中蘊藏著許多細膩感知,迷人卻容易被忽視。我們樂於分享自身熱愛投注目光之事物,一起與你探索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迷人細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在社交網站上分享

在 Facebook 上分享

Follow us Faca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