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本報 或追蹤小組的 粉絲專頁 與 Instagram

  展報平安!本期的雙週報比較特別,不如以往「當期主題、近期監所」的分享形式,而是一篇相對聚焦的「澎湖特輯」。由參與澎湖行的夥伴們共同書寫,主題定作「有澎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便是取自朋與澎的諧音雙關,平常透過書信往來的筆友和陳情對象,終於有機會從遠方到來、在澎湖相會,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就在不久前的上週五(3/17),友團民間司改會公布了第一屆監所外部視察小組報告總評,其中特別提出「110年第4季,則僅剩澎湖監獄外部視察小組停止視察,為何僅該小組遲遲無法恢復視察,至今仍未對外說明原因。」並且檢視了之後和最近一期的111年度第4季(第二屆首次)視察報告,仍然是與監方問與答的形式,而且報告內容就是會議紀錄,對於外界理解澎湖監獄的現況,幫助不大。

 

  在本次特輯中,會向大家分享小組一行人為何來到澎湖監獄與同學面對面,夥伴們對於澎監又有如何的現場觀察和會面心得,此外,我們也聯繫了當地的更生保護會澎湖分會,與主任、社工進行經驗交流,這趟澎湖行有哪些精彩與收穫呢?歡迎大家往下繼續閱讀!

【有澎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澎湖監獄門面,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二月中旬,小組的監所探訪行動列車來到了澎湖,目的地是位於湖西鄉鼎灣村的澎湖監獄,以及在縣中心馬公市的更生保護會澎湖分會。其實小組當中,有許多個案的當事人和參與通信計畫的同學就是來自於澎監,平日藉由書信往來,這次終於有些機會能實際見上一面。澎湖與台灣本島相隔著四十分鐘的飛機行程,固然不算是「遠方」,但種種移動成本的確使得往來不是那麼的便利,小組與澎監之間如此,家屬與同學之間亦然。隔著海的離島,澎湖監獄是什麼樣子?這趟澎湖行,小組又有哪些精彩與收穫?歡迎大家跟著我們的眼睛和身體,一起到澎湖走走。

🚩在會面之前

  在同行的小組夥伴當中,其實有兩位是第一次進到監所與同學會面,雖然不是非常嚴肅的場合,但基於對見面雙方的尊重,當然不是誰都可見,見面之後,更不是什麼都聊,該做的準備功課不能落下。此趟澎湖行的目的,除了想要當面向同學報告目前個案和陳情的處理進度,也想藉機觀察離島的監所現場,以及同學們在監的生活情形。因此,在會面之前,小組的夥伴們先進行了「特訓」,兩人一組,各組安排好要會面的對象,並且透過小組既有的資料,以及過往與同學的通信紀錄,對即將要會面的同學有基本的了解。此外,各組的夥伴也先稍作討論,到時候有哪些話題?有哪些天馬行空是不能被提及的?台語不流暢又該怎麼辦?都做好了準備,於是我們出發。

🚩抵達澎湖監獄

  澎湖監獄位在的湖西鄉鼎灣村,其實並不是一個太熱鬧的區域,人跡有些罕至,車流也並不多,然而,小組開車從澎湖監獄大門進去,停車的空地卻是駐留著不少的車輛。晴空萬里,做好準備,我們從一旁的側門走進澎湖監獄的行政大樓。

 

▲ 行政大樓一樓平面圖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進門所見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志工服務台與展示櫃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佈告欄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接見的等候區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當時昨日的伙食菜色

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進門所見是一個長方形的空間,右手邊是佈告欄,左手邊是志工服務台,志工服務台的後方是監獄合作社販售商品的展示櫃,展示櫃分隔出兩道門,分別是女接見室和哺集乳室,哺集乳室旁邊也有一道門,標示著遠距接見室。再往前走一些,右手邊是高度等身的花燈作品,左手邊是合作社的購物櫃台,前面則是接見的等候區,等候區正對著綠色斗大的「接見注意事項」告示牌,椅子的後方則展示著當時昨日的伙食菜色,走到底,便是澎湖監獄的接見辦理櫃檯。

🚩「這幾本(寄物申請單)夠不夠?」

  小組一行人抵達澎湖監獄,距離規定可以接見的時間其實還有一些空檔,於是夥伴們張大了眼睛,開始觀察了起來,有一些很有趣、和一般在台灣本島的監所不太一樣的地方,想和大家分享。

▲ 收容人伙食展示櫃,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首先,是澎監同學每個月的給養費(也就是伙食費和用費),因為位處離島,物價較貴上一些,所以分配到的額度比較高。一般在台灣本島的監所,同學每個月的伙食費是2,000至2,200元,用費則是200元,但在澎湖監獄的同學,伙食費是每個月2,340元,用費則是300元。

▲ 「接見注意事項」告示牌與會客菜業者,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再者,在那個綠色斗大的「接見注意事項」告示牌中,最後一點即寫道:因為顧及舟車勞頓來到澎湖的同學家屬,特別辦理了「遠道增加接見」,同學家屬憑藉著非設籍於澎湖縣的身分證明文件,以及來往交通的機票或船票,會面的隔天便可以再申請接見一次,並且不受同學級別的限制。在澎湖監獄等候區的現場也有提供「常見收容問題Q&A」手冊,資訊內容記載相當詳盡明晰,亦有網路上的電子版本可供下載。

 

  最後,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在等候區現場的會客菜業者。大家如果有去到監所附近的經驗,常會觀察到監所附近總是會客菜的店家林立,但澎湖監獄的現場並非如此。出去澎湖監獄的大門,便是一片柏油路和樹叢林地,附近並沒有會客菜的招牌,反而發展出類似「外送」的會客菜業者,如此的會客菜業者,在同學親友透過線上的方式(例:電話、LINE)聯絡之後,提供寄送會客菜、代為購買生活用品、代為寄入現金等等,甚至因為同學親友交通往來不易,也提供代客接見的服務。

 

  小標「這幾本(寄物申請單)夠不夠?」是來自澎監服務台的管理員。在等候區的現場,夥伴們便是注意到:怎麼都是同一批人提著大大小小袋裝的會客菜進出澎監?會客菜當中甚至有鹹酥雞,菜色非常多樣豐富,管理員好像也和業者熟識,會直接稱呼其綽號,並且因為受同學親友委託的會客菜單量不小,寄物申請單是「一本一本」在給的,夥伴們與同學會面時,往旁邊一看,還是一位會客菜業者姐姐在和對面的同學聊天。

🚩會面當下與會後感

  此趟澎湖行,小組主要是與黃先生、兩位陳先生與兩位林先生等五位當事人會面,除了想要實際瞭解他們的案情與想法,更重要的是希望能關心他們最近的生活,詢問一切是否都好。大家在出發會客前的情緒不免五味雜陳,在感受到些許緊張外,便是擔心是否能好好完成此次的探訪任務。由於每個個案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夥伴們皆使用不同的策略與當事人交流互動,如黃先生是接近七十歲的高齡收容人,本身涉及複雜的微罪撤假案,小組本擬定以明確時間線的方式將疑點一一釐清,但最終考量到會面時間不長,再加上若完全按照此策略進行,確實有像在審問之嫌,為了避免當事人感到壓迫或緊張,以及此次拜訪本就打著關心之意,因此在最後一刻決定用比較輕鬆的方式進行,以輕鬆問候代替嚴肅提問。

 

  會客時間一到,管理員準時拿著準備會面者的身分證件,一一唱名同學的呼號,將大家呼喚至會客室前,並告知會客窗口號碼,拿到身分證件後便可自行進入會客室。澎湖監獄的會客室大致是一個狹長的空間,共有八個會面窗口,第八號窗口即在會客室的最裡面,一個窗口最多可以容納三人,不過每個窗口並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是傳統僅以一塊隔板隔開的類型,因此話筒一端傳出的聲音,嚴格來說仍需緊貼耳朵專心聽才聽得清楚,否則容易被隔壁的談話聲影響。好在中間的厚玻璃沒有鐵欄杆擋住視線,能夠將收容人的樣子完整看清楚,也沒有時間一到就會升起或降落的鐵門,整體外觀雖舊但仍可稱得上乾淨整齊,能見度極高也挺人性化。

 

  一進到會客室,所有該梯次會面的當事人都已坐在窗口前等待,快步走到我們會客的窗口後,一坐下便先拿出事先寫好的名字字條,貼在玻璃上好告訴對方我們是誰,簡單自我介紹並表明來意後,便展開接下來約二十分鐘的會客。在與當事人的談話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年齡、個性與案件皆不同,於是乎各自發展出當下的應對之道與互動風格,有些令人著實鬆了一口氣,有些卻感受到不小的挑戰。舉例來說,才剛開始談話沒多久,我們就注意到將近七十歲的黃先生使用台語溝通會使他比較自在,他也能夠比較清楚直接地表達他想說的內容。然而,我們並不十分熟悉台語,便形成他劈哩啪啦講了一段台語,而我們雖聽得懂,卻只能極力拼湊使用破碎台語的場面,好在華台語夾雜的情況下,仍舊能夠相互傳達想說的話。案件仍需些許時間推進的林先生,我們便將談話重點放在瞭解他的生活或近況上,從他動了什麼手術到擅長什麼球類運動,無一不聊。又像是相對較年輕的陳先生,從話語間便感受到他的健談,因此整場對話頗愉快,如好朋友在聊天一般輕鬆,一路暢談至話筒中傳出會面即將結束的提示音,並且感到意猶未盡,直到最後話筒聲被硬生生地切斷,我們趕緊比手畫腳請對方再寫信聯絡。(也果然不久後,就收到了林先生和陳先生的來信)

 

  坦白說,面對不同的收容人,在會面結束後,與他們的距離都拉近了不少。剛開始,或許我們會預設許多必須先備的知識,甚至談話的態度、方式等等,然而親身體驗一回後,會發現很多都是多餘的擔心,最重要的還是看當下的情況去靈機應變,但當然事前對當事人的基本瞭解是必要的,不能腦袋空空地來和對方互動。比如當時我們有點害怕無法與年齡差距頗大的黃先生順暢交流,但是在小組伙伴一來一往相互接應下,談話中不曾留有一絲空白,乃至於感受到他喪氣的情緒時,便紛紛振奮精神給予他鼓勵,以言語表達支持與打氣,這部份是我們事先沒有預期到的,雖然打亂了當時一開始擬定以時間軸來詢問案件的策略,卻仍九彎十八拐而到達目的地,瞭解了他的案件與生活近況。總歸來說,只要專注在與當事人交流的當下,時而表達關心之意,時而順著對方的話表達疑問,就能達到互動的開始。願意會面,就是好的開始,因此過於遵循或謹記一套談話的SOP,可能反而無法專心聆聽對方說的話,那不如就暫時擱下所有顧忌與擔憂,把身心靈都開放投注在那短短的、與當事人共有的時間裡。

 

  印象深刻的是,在會面的最後,我們都不忘指一指桌面上的表單,詢問當事人有沒有需要幫忙買什麼生活用品,即便他們都笑著搖搖頭,表示我們願意到澎湖看他們就很開心了,仍是感受到一絲溫暖,似乎與對方的隔閡並不如想像中大,甚至是在走出會客室時,不認識的同學也不吝與我們道別,大家紛紛透過玻璃窗揮手說再見,聽不到聲音卻充滿著溫度。 

🚩為何而來、為誰而來

  會有這次的澎湖之行,當然是有特別想要見面的對象。首先是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1314號當事人陳先生。陳先生第一次寫信給我們時,他正移監到台南監獄念高中部,後來他的案子就一事不再理由刑事大法庭受理,最後得到了一個有利的裁定,「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86條之規定,就聲明異議所為之裁定,無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在法庭觀察現場,包括檢察官、當事人律師、鑑定人、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法官,意見都是接近一致的。

 

  只是的只是,陳先生因為人在監所,所有的處遇在2020年的監獄行刑法修法後,法院見解一律要到行政庭去處理,從此跟刑事庭說再見了!

 

  也因此,在得到有利的判決後,陳先生開始問我們,他的案子之後怎麼辦?陳先生的案子是保安處分撤銷假釋的案件,雖然小組有其他個案當事人已經走到憲法法庭受理等待排案中,但陳先生的案子要怎麼走到呢,就必須要開啟行政訴訟。小組和陳先生一起努力想了不少方法希望取得一個訴訟標的,但屢屢失敗。陳先生始終沒有喪氣,反而總是跟小組說,就算沒有辦法最後關到期滿才出去,他也會好好做人,和小組一起努力。只是關著關著,陳先生在去年下半年來了封信說,他已經唸完書了,要回澎湖監獄繼續執行了。

 

  和陳先生在澎湖見個面,這是小組此趟澎湖行的起心動念。和陳先生見面的當下,他說,你們不是下禮拜才來(才不是,是陳先生看錯我們寫信說會來的時間了啦),但他精神飽滿神情雀躍,小組也覺得很開心。在會面時,小組有替幾位律師帶來問候,陳先生特別向我們表達希望跟律師們致謝的心意,「律師們都很忙,我也不好意思麻煩他們啦!」因為案子無解,沒有糾纏太久就是彼此交換一些新想法和最近大家在做什麼。

 

  另外一位因案件而來的當事人是林先生。林先生在過去一年,一直寄來許多他因毒品冤案而努力申請到的各種物證和判決來給小組,也有他自己努力開啟再審成功的部分個案資料給我們。然而因為資訊太多,實在不太容易消化,所以此行我們也希望能夠當面詢問狀況,也想確認一下目前的工作目標。

 

  雖有先跟林先生捎信表示會來會面,然因信件往返的時間無法拿捏,不確定林先生是否已知曉。然而小組和林先生見面時,他鉅細靡遺地就我們不解的部分和事件排序努力陳述,並很認真地互相交換需確認的資訊,協助我們理解甚多。會面時還是會談到各種家屬支持和重要關係人,談及女兒時,林先生臉部堅毅的線條和語氣還是柔軟許多,對於自己可以貢獻社會的工匠技能,還是沒有遺忘。然而冤屈的日子裡,如何為自己清白辯護卻求助無門,林先生,展現了他的盡力和希望被聽見,對小組來說,震撼更多。

🚩澎湖監獄之後

▲ 選哥鹹水鵝的店面,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 法務部長蔡清祥到店用餐的簽名,圖片來源 : 小組現場拍攝

  探訪澎湖監獄當天的晚上,小組一行人來到了在馬公市區的「選哥鹹水鵝」吃晚餐,選哥是一位前收容人,出來之後努力經營著鵝肉店,在網路上相當知名,牆壁的菜單上就有著法務部長蔡清祥特地到店用餐的簽名和合照。店裡只有選哥一人忙進忙出,烹煮、出菜、整理都是選哥一人包辦,但菜色當真是非常實在可愛,鵝肉勁道有味,而且份量十足。如果來澎湖,都非常推薦大家到「選哥鹹水鵝」品嚐美味的鵝肉餐點,也用行動支持重新回到社會的同學們。 

🚩澎湖更保會

▲ 小組夥伴與珍珍主任、惠涵社工於澎湖更保會,圖片來源 : 監所關注小組

  澎湖行的最後,我們拜訪了更生保護會澎湖分會,當天與我們見面的,是澎湖分會的高珍珍主任與蔡惠涵社工,這兩人再加上一位個管師的工作團隊,就是撐起澎湖更保會運作的所有人力和戰力。一張圓桌,兩個組織,一場以收容人社會復歸為主題的經驗交流就此開始。

🚩關於澎湖更保會

  澎湖更保會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來自澎湖監獄,刑滿或假釋出監的收容人,服務內容主要包含經濟救助、職業訓練、創業貸款與安置服務等。珍珍主任表示,澎湖監獄的收容人中,本地人其實僅占相對少數,大多都是從其他地方移監而來,這些人移監的動機通常是有意徹底脫離原本的環境,在新的地方重新開始。

 

  也正因為想要脫離熟悉的環境,出監後選擇留在澎湖生活,澎湖在地支持資源就更顯重要,這正是更保會能夠提出協助的地方。說到更保會,有些人可能會將其與觀護人的工作內容搞混,事實上,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強制力具備與否:以假釋出獄受保護管束的收容人為例,相較於法律(保安處分執行法)規定應定期去找觀護人報到,同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接受更保會提供的服務。更保的作業程序是每個月入監講座,倘若對出監後和更保會互動有意願的同學,可以主動表達意願。而更保會通常會在同學出監前三至六個月(特指期滿者,若是假釋的同學通知時間會縮短許多)收到通知,在同學出監後,更保會就會和這些表達過意願的同學們聯繫。不過,珍珍主任坦言,實際勾選有意願接受服務的同學並不多。[註一]

 

  縱使出監前所調查到的服務意願通常不高,澎湖分會還是有意增加出監後服務的可近性,這一點從空間分佈上的配置就能夠看出端倪:位於澎湖地檢署的更保會澎湖分會就直接坐落於觀護人室的旁邊,在我們談話的同時,也有看見來找觀護人報到的當事人,轉身就到隔壁的更保會填寫資料。珍珍主任表示這是「一條龍服務」,去找觀護人報到後,若有需求也能夠直接前往隔壁的更保會尋求幫助。

 

  講到保護管束的報到,小組也提出報到地點與戶籍地綁在一起,可能與同學實際生活狀況不符而造成麻煩的狀況。對此,主任表示,若同學遇到此狀況時,只要向欲報到處的地檢署申請更改報到地點即可。[註二]

[註一]更保會的個案大多來自在監所內「主動登記」的收容人,若非主動表達意願,因長刑期之故,當初入監時所留資訊往往已過時,若為期滿出監(沒有假釋附加的保護管束),一出監就會失去聯絡。此外,對於更保會能提供哪些即時的協助態度也有保留,因此主動接觸的比率更低。

 

[註二]同樣情況,在網路上查閱到的申請流程較為繁複,需要先向原報到處的觀護人申請,轉請檢察官核准,然後辦理戶籍遷移登記才能夠更改報到處,而此部分的流程並沒有一定的法律硬性規定,小組推測,澎湖分會與其他地方的流程差異,可能源自於不同分會積極度的差異。 

🚩體制內嘗試作出的改變

  戶籍對於收容人的影響,從出監前就已經開始,像是作為假釋要件的「入住同意書」,倘若同學原本的戶籍在監所內,出監後若無可以寄放的地址,戶籍就會被丟到監所所在的戶政事務所,如此一來,就必須去對外尋覓不提供入籍但願意作為「入住地點」的地方,然而倘若可以找到可入籍的地方,那就不會有拿不出入住同意書的問題了。而偏偏,就需要以同學的戶籍當作「固定居住所/安置處所具備與否」的認定,作為審酌更生計畫的考量點之一。不過,現狀是,同學通常會面臨沒有戶籍可放的情形,除了影響假釋要件,對於刑滿出監的收容人而言,也會影響福利資格的取得。對此,小組分享了一些變通的方式,例如南部某監獄當地就發展出出租短期套房的房東,願意提供出監後的同學們暫時寄放戶籍,以解決無處可去的窘境。更保澎湖分會的兩位朋友們聽了之後覺得或許可拿來參考比照。

 

  另一方面,出監後具備的工作技能,也是生活銜接重建的一大重點。職業訓練若能提前開始,對於收容人回到社會絕對是利大於弊。對於監所內職業訓練,主任認為,在同學出監前,趁著監所對收容人還有拘束力的時候,正是讓同學培養未來出監所需技能的大好時機,其中,考量社會上實際的就業市場人力需求,與職訓機構或就業機關合作更是值得採用的模式。她表示,澎湖分會曾經四處籌錢,斥資168萬元,於澎監試辦水電班,最後結訓時,幾乎全班都有考到證照,雖然成效不錯,可惜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續辦。

🚩對於現行政策的反思

  身為澎湖第一位更保社工的珍珍主任,從事了超過三十年的保護工作,對於現行政策亦有許多既踏實又嶄新的想法。例如,當我們聊到監所內毒品處遇時,主任即表示,單純施用毒品者最重要的不是隔離監禁就好了,而是讓醫療資源優先介入,協助當事人慢慢戒除癮頭。澎監之前就曾經試辦過美沙酮療法,一天的成本其實也才二十元出頭,對政府而言並非特別沉重的負擔,可惜沒有持續辦下去。


  事實上,現在監所內的戒癮資源是非常不夠的,但因為入監後無法取得毒品,當然會看似戒癮成功,然而,在出監後連結回過去的人際網路,又甚至是在監所內得到新的供應鏈,還是會導致出監後又再度用藥,形成惡性循環。主任表示,戒癮靠的不只是生理上的控制,亦要深入個案的內心,理解其中的創傷,不僅在毒品戒治上,對於性犯罪刑後強制治療亦是如此。

🚩「有人在這裡陪你,你至少還有機會求助」

  在資源與政策的限制下,主任亦坦言更保會本身角色上的局限,但仍然希望能在收容人社會復歸的路上,發揮一定的陪伴作用。透過本次的交流,雙方都有不同面向的收穫,對小組而言,從對更保會資源的釐清,到實務工作經驗的交流與理念的碰撞,這些珍貴的收穫為本次澎湖行畫下暫時的句點,成了未來持續努力的養分,也希望未來能夠持續交流,讓澎監當事人出監後能夠多一些選擇。再次感謝珍珍主任與惠涵社工願意撥冗讓我們拜訪!

🚩後記

  離開澎湖沒過多久,小組便收到了兩封特別的來信,來自陳先生和林先生。陳先生說,這是他來到澎湖之後第一次的會客,隔著鐵窗卻感到非常溫暖,林先生也表達了他的驚喜與感動。小組的夥伴們並沒有預料會收到來信,收信當下,又何嘗不是滿滿的感謝與感動呢?行前的擔心與忐忑,都化作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互動來往。

 

  小組常常提及,回來,是最遙遠的距離,離島的「離」字更是使得澎湖在這條路上更遠上幾分,隔著海的澎湖,要傳達關心不是那麼的容易,但我們不能避而不談,正如民歌《外婆的澎湖灣》裡,一句「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我倆,我們。 

⬤ 4/8 監所專題論壇

主題:一張投不出去的票——收容人投票權訴訟怎麼打?

時間:4/8(六)下午1~6時

地點:台大法學院霖澤館1301多媒體教室

報名這邊請,實體進行

⬤ 4/13 牢騷之夜

主題:關於假釋的兩三事

主講:林順昌(桃園地方檢察署觀護人)

時間:4/13(四)晚上7~9時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小組辦公室)

報名這邊請,線上/實體同步進行

⬤ 4/28 通信計畫培訓課程

時間:4/28(五)晚上7~9時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小組辦公室)

報名這邊請,線上/實體同步進行

⭐獄見島國 ep.1

回想與迴響:李明哲在中國監禁的1854天

監所關注小組和島國前進合作,共同推出「獄見島國」系列,獄見島國非以管窺天,而是受囚者在身心拘束的狀態下,怎麼看見大世界;也透過這樣的視野,反照大世界的集體監禁。

在第一集節目裡,我們邀請到了有中國監禁1854天經驗的人權工作者李明哲,一同來談談這段經歷。

歡迎大家收聽!

本集連結: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YouTube

介紹詳見小組臉書和小組網站

本期主編 : 任光潁、余彥誼、陳禹瑄

編輯群( 依姓氏筆畫排列 )

王奕蘋、余彥誼、任光潁、朱家誼、呂睿庭、辛沂臻、陳禹瑄、陳惠敏、葉芳彤、蔡方旻、蔡宜璇、

蔡妮諪、鄧羽芯、賴仁祥、謝依庭、蘇雅文

訂閱/取消本報
追蹤小組
在 Facebook 上追蹤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地址 :(100050)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7巷20號3樓

連絡電話 :(02)2367-1436

Email : prisonwatch.tw@gmail.com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