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TAS NEWSLETTER 是唯理中国创办的新闻通讯。唯理中国是致力于推广博雅教育的非营利学生组织。
我们将定期发布精选自互联网的深度文章,内容涉及时事评论、学术科普等,并附以唯理中国的项目动态。
通过新闻通讯,我们希望为订阅者分享优质信息和资源、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以促进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多元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对一个公民社会至关重要。
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邀请更多朋友订阅我们。
专题系列三
网络暴力
最近,哈萨克族演员热依扎与网暴者互怼的事件持续发酵,冲突在十一月升级为两方阵营之间的互相谩骂。这次冲突引发了不少围绕网络暴力的讨论。本期通讯也将聚焦网络暴力这一话题,分享两件包括热依扎事件在内的真实案例、其反映的进行匿名网络讨论时需要关注的问题、网暴者的思考逻辑与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后提供一些从政府、公司、和个人层面阻止网络暴力、支持受害者的可行方法。
现实事件
热依扎遭遇网络暴力
文/ 林子人
来源/ 界面文化
图源/ 原文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界面文化简单回顾了热依扎事件如何从网友单方面的“炮轰”发展为双方的“互怼”。网友攻击的对象从热依扎不爱国、到穿着过于暴露、最后到借已故艺人的热度炒作身患抑郁症;热依扎的反应也从删光微博到连续转发并直接斥责网友对她的恶意评论。通过引述几篇对热依扎事件的媒体刊文,文章希望我们开启一系列反思,包括如何抵制网络暴力、网络中是否应该限制辱骂等攻击性言辞、网络暴力会造成怎样的心理创伤等等。文章也提到,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的确对人们的精神健康有负面影响。
详细阅读
港中大教授“被港独”
文/ 方可成
来源/ 新闻实验室
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自11月13日起,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方可成在自己的B站视频下和私信中收到了大量攻击性评论、谩骂和控诉他支持港独和暴力的信息。在方老师从未发表过这类言论的情况下,施暴的网民们断章取义地编造方老师持反对国家立场的证据、强行给毫无关联的个人信息和分享的动态贴上“港独”的标签。方老师认为,这种加剧仇恨的行为无助于缓解大陆人和香港人之间的矛盾;相反,更恰当的方式是保持观察并理性地审视香港的困局,通过沟通以增进两地人的相互理解。他同时提到,网络暴力的发生似乎也意味着攻击者拒绝了理性思考与沟通。
大众权力的边界与仇恨言论
“雪花论”与网络中的大众权力
文/ 榕小崧
来源/ 新京报书评周刊
自从“穿衣自由”事件开始,针对演员热依扎的网络谩骂就从未停止。11月初,热依扎开始大量转发网友辱骂她的微博,反击诸如“抑郁症营销”“买热搜卖人设”之类的言论,其中对“雪花警告”的控诉格外醒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以“雪花论”为线索,探究了网友群众在标志性公众事件中态度的演变和割裂。诚如文中所言,“雪花警告”的造词,反映了人们对于“雪花论”的复杂态度:它到底是警示公民、批判群氓的的武器,还是一种新式的网络绑架?作者提出我们要警惕“雪花论”的简化批判,但同时更要思考匿名环境中大众权利的危险性。
为何在网络上仇恨陌生人
文/ 蓝方
来源/ C计划
预计阅读时间/ 5分钟
虽然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开始审视网络暴力、对约束攻击性网络言论的制度也愈加健全,但网络中仍存在不少带有仇视性的言论和行为。攻击者常常以对方犯错在先来为自己的攻击或仇视辩解,认为自己在以正当的方式伸张正义。这篇文章列举了三类常被攻击者视为“过错”的言行,包括不同的主张或喜好、某个特殊的身份特征、以及对某种道德规范的违背。作者逐一分析为何这些言行无法正当化网络暴力,并提出破解暴力正当化思维的根本举措应是加强以培养理性、同理心为核心的教育。
应对网络暴力
GitHub是如何阻止网络暴力的
文/ Kristen V. Brown
译/ wild-flame
来源/ GitHub
图源/ 搜狐
预计阅读时间/ 8分钟
随着网站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目的增多,GitHub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为程序员提供分享项目代码并在线合作的网站。公司内部的歧视及论坛中的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一位在 GitHub 工作的女性员工Julie Ann Horvath,就曾因性别歧视而离开了公司。一份2014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包括了污蔑、诽谤和骚扰的极客文化是女性离开科技圈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GitHub 成立了多元化的社区和安全小组,专门负责构建“反网络暴力的工具”,以及诊断各种 GitHub 的功能,预测他们会如何被用来诽谤。这篇文章指出,GitHub的做法有三个核心原则:在功能上让用户不易被骚扰、为用户提供新的保护工具、通过社区来运筹帷幄。对于Github这样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他们愿意放弃一部分“有问题”的用户。就如文中所说的:“发表不同的见解是不同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一部分,而对人骂 ‘bxxxh’ 却不是。”
无法打开主链接的读者可点击此副链接
[视频] 反对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
讲者/ Ashley Judd
来源/ TED
图源/ TED
视频时长/ 17分45秒
注:可在网页“Transcript”部分选择中文讲稿阅读
在这期TED演讲中,美国女演员和政治行动家Ashley Judd从自己长年遭受网络谩骂的经历出发,分析了个人和社会该如何反抗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她指出,网络厌女已经成为一种“日常”,而当厌女观念与其他歧视心态重合时,如性取向、性别认知、种族、年龄、宗教等,事态就会更加严峻。她指出,我们必须培养数字化媒体素养,并且正视科技领域工作场所内的性别歧视。此外,她提出政府应当起草法案,反映科技时代对言论自由及仇恨言论的定义及管控,同时呼吁民间组织进一步发展支持热线和帮助团体。Ashley说到:“如果我们能够阻止欺凌,我们就能推动自由。”
制作及选稿
唯理中国组委会
获取我们的定期推送:
若喜欢我们的期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同时也欢迎意见反馈及投稿,至
contact@veritas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