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 |
疫情下,如何經營師生、親子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不經不覺,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大家還好嗎?停課期間,學生缺乏與老師、同學接觸的機會,社交能力下降。你會否與我們一樣,都希望學生能夠在一個滿載歸屬感的校園成長,懂得表達自己,互相尊重,彼此關愛,並以同理心化解衝突?
「感聽感講」研討會🦒
JUST FEEL 感講成立至今和11 間夥伴學校深入合作,支援老師﹑家長建立同理心校園同家庭,促進學生身心靈的發展。我們將於本年 5 月 7 日舉辦JUST FEEL 第一個網上研討會,希望將這些珍貴的經驗與學界分享。
主題:「 疫情下,學校如何經營師生、親子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日期: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時間:下午3:30 至 5:30
形式:ZOOM 網上平台
對象:中小學校長、老師、家長**出席教師可免費參加善意溝通工作坊
招募 2021-2022 感講夥伴學校🦒
JUST FEEL 正在招募 2021-2022 感講夥伴學校,提供優質與系統性的社交情緒教育支援。透過「支援」、「建立」及「連結」三種介入方式 ,以(1)提升學童社交情緒能力,促進身心靈健康;(2)促進師生、親子及學生關係;及(3)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並為其他學校帶來示範作用。
Connection before Solution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JUST FEEL 文章分享
除了和學校合作,我們亦希望把「善意溝通」帶到更多家庭當中,透過專欄寫作,讓家長認識如何與子女建立更親密有愛的關係。
我想跟大家分享數年前一個故事。當時我任教小三,為副班主任。9歲的小浩和呀然是同班同學。呀然每天小息都會跑去找小浩,擅自就拿小浩食物盒的零食吃。小浩感到不爽,但他不敢﹑不懂得拒絕,於是他向正班主任何老師求助。何老師叫小浩和呀然到他前面,然後大聲喝斥呀然:「你做咩無問人就拎人地既零食?咁樣係唔啱㗎,即刻同人講對...
很多父母看到兄弟姊妹衝突時,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特別是看到「抓」或「打」這些涉及武力的行為時,更是擔心會有人流血、受傷。遇到這些情況,父母該如何應對,才能理解、教育子女呢?這個時候,「善意溝通」將大派用場。以下我將運用一個曾參與家長工作坊的父母與我分享的真實例子,使各位更易理解箇中的理論和技巧。弟弟出手抓家...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你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順心順意,總能完成你的要求,學業成績優秀,不需要你憂心;另一個卻是一個「頂心杉」,句句駁嘴,做一件小事也要三催四請。久而久之,你發現一向追平「公平」的自己,有時候也會「不小心」地「偏心」其中一個。一句「偏心」就是答案了嗎?背後,其實有更多問題值得我們想清楚。誰說...
JUST FEEL 媒體報導
情緒教育 #NGO工作坊 #感受卡鼓勵孩子表達香港學童出名壓力大,面對功課、考試、升學問題已經透不過氣,幾時先有時間關心吓小朋友嘅內心?一群有心人成立NGO,幫助學校推動社交情緒教育,「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不止家長、老師、學生,其實任何人都適用。【info】Just Feel 感講WhatsApp 查詢:...
Group set up by teachers produces games, posters and a teaching plan for schools to reach out to pupils.